基地實拍圖
詳情說明
清明節(jié)男女頭上戴柳、車馬轎上插柳還有一說,是為了踏青迎春,象征吉利,"清明不戴柳,紅顏成皓首"說的就是這回事。插柳在重慶則別有一番傳說:明朝末年,張獻(xiàn)忠率領(lǐng)的農(nóng)民起義軍攻近重慶時,一婦女抱長男而逃,丟幼男于不顧。張使人問其故,女答曰:"長男為別人委托,幼男是我親生,我不能為要自家兒子而丟掉人家兒子"。張聽后倍受感動,遂對她說:"義軍不殺百姓,不用逃跑、害怕"。并順手折一柳枝交給她。讓她通知鄉(xiāng)親們:"門前插柳,說明不是貪官污吏,決不相害"。所以,重慶家家插柳,沿習(xí)至今,還有一條街叫"楊柳街"。
"插柳""折柳"有三重含義:一表惜別,因楊柳飄悠,似有依戀之情?!对娊?jīng)·采薇》中"昔我往矣,楊柳依依"和無名氏《送別詩》中"柳條折盡花飛盡,借問行人歸不歸"的句子,表示的就是這個意思。二表挽留,因"柳"與"留"諧音,送客以柳枝表示挽留之意。漢代文物專著《三橫黃圖》上有關(guān)"霸橋在長安東,跨水作橋,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"的記述和唐代詩人李白《春夜洛城聞笛》詩中的"此夜曲中聞?wù)哿?,何人不起故園情"說的即是此意。三表祝愿,因柳遇水土就能生存,"有心栽花花不開,無意插柳柳成蔭",故借此祝愿客人隨遇而安。清代褚人獲的《堅瓠廣集》上明確解釋說:"送行之人豈無他枝可折而必折于柳者,非謂津亭所便,亦以人之去鄉(xiāng)正如木之離土,望其隨處皆安,一如柳之隨地可活,為之祝愿耳"。
黃金柳樹 2 2~4
黃金柳樹 3 3~8
黃金柳樹 4 12~23
黃金柳樹 5 20~55
黃金柳樹 6 35~70
黃金柳樹 7 70~110
黃金柳樹 8 90~140
黃金柳樹 9 120~170
黃金柳樹 10 140~230
黃金柳樹 12 260~400
黃金柳樹 13 280~480
黃金柳樹 14 350~55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