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地實(shí)拍圖
參考價(jià)格
苗木名稱 |
米經(jīng)(cm) |
高度(cm) |
冠幅(cm) |
地徑(cm) |
價(jià)格(元) |
單位 |
楓香 |
4 |
- |
- |
- |
20 |
元/棵 |
楓香 |
4 |
- |
- |
- |
20 |
元/棵 |
楓香 |
4 |
- |
- |
- |
20 |
元/棵 |
楓香 |
4 |
- |
- |
- |
20 |
元/棵 |
楓香 |
4 |
- |
- |
- |
20 |
元/棵 |
詳情說明
形態(tài)特征
編輯
落葉喬木,高達(dá)30米,胸徑可達(dá)1米,樹皮灰褐色,方塊狀剝落
楓香樹(5張)
;小枝干后灰色,被柔毛,略有皮孔;芽體卵形,長約1厘米,略被微毛,鱗狀苞片敷有樹脂,干后棕黑色,有光澤。葉薄革質(zhì),闊卵形,掌狀3裂,中央裂片較長,先端尾狀漸尖;兩側(cè)裂片平展;基部心形;上面綠色,干后灰綠色,不發(fā)亮;下面有短柔毛,或變禿凈僅在脈腋間有毛;掌狀脈3-5條,在上下兩面均顯著,網(wǎng)脈明顯可見;邊緣有鋸齒,齒尖有腺狀突;葉柄長達(dá)11厘米,常有短柔毛;托葉線形,游離,或略與葉柄連生,長1-1.4厘米,紅褐色,被毛,早落。
雄性短穗狀花序常多個(gè)排成總狀,雄蕊多數(shù),花絲不等長,花藥比花絲略短。雌性頭狀花序有花24-43朵,花序柄長3-6厘米,偶有皮孔,無腺體;萼齒4-7個(gè),針形,長4-8毫米,子房下半部藏在頭狀花序軸內(nèi),上半部游離,有柔毛,花柱長6-10毫米,先端常卷曲。
頭狀果序圓球形,木質(zhì),直徑3-4厘米;蒴果下半部藏于花序軸內(nèi),有宿存花柱及針刺狀萼齒。種子多數(shù),褐色,多角形或有窄翅。 [1]
生長習(xí)性
編輯
喜溫暖濕潤氣候,性喜光,幼樹稍耐陰,耐干旱瘠薄土壤,不耐水澇。多生于平地,村落附近,及低山的次生林。在濕潤肥沃而深厚的紅黃壤土上生長良好。深根性,主根粗長,抗風(fēng)力強(qiáng),不耐移植及修剪。種子有隔年發(fā)芽的習(xí)性,不耐寒,黃河以北不能露地越冬,不耐鹽堿及干旱。在海南島常組成次生林的優(yōu)勢種,性耐火燒,萌生力極強(qiáng)。 [1-2]
分布情況
編輯
產(chǎn)**秦嶺及淮河以南各省,北起河南、山東,東至臺(tái)灣,西至四川、云南及西藏,南至廣東;亦見于越南北部,老撾及朝鮮南部。
品種介紹
編輯
山楓香樹(Liquidambar formosana var. monticola)
小喬木,小枝及葉背禿凈無毛,葉背常有灰白色,基部平截或微心形,宿存萼齒稍短。
分布于四川、湖北、貴州、廣西及廣東等省區(qū)的山地,多見于500米以上的森林中。 [1]